RSI指标的缺陷
同一个RSI指标,在牛市和熊市是否都是一样的设置,一样的判断? 绝对不是。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牛市,RSI参数为12的最大回调 位在30,最高位可以超过80,波动范围在30-80之间,熊市RSI一直在 20-70之间运行。如果判断一只股票要上涨,在RSI是30的时候介入, 看到RSI一到70就卖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买在牛底卖在熊顶。反过来, 在熊市也会出现这种错误,在30时你认为抄到了牛底,实际上行情是处 于熊市,哪怕RSI到了20时买入,市场反弹之后也会继续下跌,使你的 资金被套进去。
我们先做个小游戏,有两个带盖的不透明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放了 一只活老鼠,另一个盒子里什么也没有。不许触摸和掂量,只凭眼观耳听, 怎样判断哪个盒子里面有老鼠?最基本的判断方法是什么?大家都会回 答,可以听听里面有没有响动,老鼠想逃出来,必然会使劲碰撞盒子,使 劲碰撞盒盖。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买入的是一只强势股话,RSI的值肯定 会不时超越80。
RSI指标在设计计算公式的时候,为了防止今天是0,明天是10000, 把取值控制在0-100之间,于是在公式上进行了数学处理。一只2元的股 票,可能涨到10元,甚至20元,而RSI值绝对不可以超过100。也就是 说,价格不断创新高,但指标可以保持不动。从统计上来说,RSI超过80 是牛市的上限区,低于20是熊市的下限区。现在RSI已经上80了,本该 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高,可是它早就被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于是出 现了与创新高的价格不同步的曲线。
从计算公式知道,RSI达到80就到了强区域。有的图书上说RSI值上 了70就要卖出,是因为这些书讲解的是牛熊交替的三维过程。任何一只 由弱转强的股票,RSI一定先在熊市的20-70之间波动,然后进入30-80 牛市的阶段。
反之,则RSI由牛市阶段的30-80,先变成30-70,最后进 入20-70之间的熊市波动阶段。这个结论,可以拿任何一只牛股来检验, 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大牛股RSI最低是30,最高可以在80以上。
上图是水晶光电(002273)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的走势图。 此股RSI值经常上穿80,说明该股很强势。
用RSI判断顶和底,强弱牛熊要严格区别看待。一直下跌的弱势股, 经过暂时的反弹,还将继续下探;长期上涨的强势股,每一次回档都是暂 时的。2013年1月,水晶光电(002273) RSI第一次上80,提供可能上 涨的信息。时间证明这只股票后期上涨空间高达100%左右。
听出买卖点,一招擒龙头,关注公众号 “老韩实盘”:laohanshipan(点击可复制) 回复关键词 “指标” 既可以免费领取一套龙头股战法合集!
威廉投資世界
最後的公式其實與我們算KD指標的公式是完全一樣的,可知威爾德式平滑法就是我們常用的 KD式平滑法。在使用這個指標時,必需要注意因為它在初始值時,是會逐漸收斂的,也就是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收斂後的數字才會穩定而正確, 因此要採用這種平滑方式時,最好把資料再往前多推一段時間才會比較準確。比如說,要算6天均值,一般是要往前多推5天的數字,第一個平均值才會是6天均值,在算RSI時,最好將資料往前推6天均值的3倍18天,那麼圖形開始的數字才會比較正確。
1. 以50為界,50以上區域為多頭走勢區域,50以下為空頭走勢區域,從我們上面所述的 UP / (DN+UP ) 公式,可以很容易理解這個意義。
3. RSI指標值在20以下為超賣區,表示賣過頭了,行情可能向上反彈,所以低於20應是買點,例如圖中的紅色圓圈所示的時點。而RSI指標值在80以上為超買區,表示買過頭了,行情可能下跌,所以高於80應是賣點, 例如圖中的紅色方型框所示的時點。
- 取得連結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乖離率介紹-----河流圖的基礎觀念
乖離率介紹-----河流圖的基礎觀念 K線圖中的K線值代表今天的巿場價格,亦即對於已買進股票的人,他今天可以賣出去的價格。而平均線上的值就是過去這幾天投資人的平均買進成本,如果是5天均值就代表5天內買進的平均成本,如果是20天均值就是20天的買進平均成本。 我們在稱呼平均線時,必須明瞭「移動平均成本線」才是它最完整的概念與稱呼,但是在股市中一般將之稱為「移動平均線」(英文稱為Moving Rsi一定在0与100之间 Average,簡寫為MA) ,甚至更簡化為「平均線 (或均線)」。這種簡潔的稱呼,反而讓一般投資人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成本」意義。在K線圖上,如果K線在平均線上方,即代表市價高於成本,也就是投資人有所獲利。反之,若K線在均線下方,即代表市價低於成本,也就是投資人有所虧損。 以下的公式極為重要: K-MA 巿價-成本 ———— = ——————— K 成本 在一般傳統的技術分析中,等號左邊的公式即為傳統的「乖離率」。但如果不懂K線是市價,而平均線是成本的道理,就永遠得不到等號右邊的公式。這個公式叫做「平均報酬率」或「平均獲利率」,簡稱報酬率或獲利率。 所以,如果某天某一支個股算出其20天乖離率是6.0%,就表示20天內買進這支股票的人,到今天平均每人獲利率為6.0%,如果乖離率是-6.0%,就表示平均每人都虧損了6.0%。 一般的技術分析圖形都是將乖離率畫在K線圖的下方(如圖一下方的乖離率線),我們發展出一種將K線圖與乖離率畫在一起的技術,稱之為「河流圖」,如圖1上方所示的K線及其上的一組平行線。圖中顯示的是06年3月至07年11月止,加權指數的走勢圖,在圖中看到9條似乎是平行線的曲線,幾乎剛好完全把加權指數包起來,看起來確實很像河流,這是為何稱為河流圖的原因。 在圖中請先注意9條線當中,最中間的第五條線,它是60天平均線,以此為中心,向上下各畫出四條線。它的畫法是將60MA乘以1.03,得到往上一條線,再乘以1.06,得到上面第二條,再乘以1.09與1.12,分別得到上面第三條與第四條線。往下則以60MA分別乘以0.97、0.94、0.91以及0.88,而得到往下的四條線。 接著就能明白圖形的用法了,如圖中的A點,K線位置剛好在最上面一條線,B箭頭指處則是當時的60天平均成本,利用(A-B)/B得到的乖離率數字,剛好等於A點座落
ADI指標介紹
ADI指標介紹 ADI指標的原文是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Index,按原文直譯的名稱是「累積分配指標」,其實它真正的意思是「漲跌力道聚散指標」,Accumulation指的是上漲力道在累積,而Distribution指的是上漲力道在消散之意,所以是「聚散指標」. ADI計算公式如下: 如果 今日收盤價「大於」昨日收盤價,則 今日ADI= 昨日ADI + [ 今日收盤價 - Min ( 今日最低價,昨日收盤價 ) ] 否則 今日ADI= 昨日ADI - [ Max ( 今日最高價,昨日收盤價 ) - 今日收盤價 ] 公式中的Min(A,B)表示取兩者中較小的數字; Max(A,B)表示取兩者中較大的數字 附表1所示,即為ADI指標的一個計算範例. 公式中的「 今日收盤價 - Min ( 今日最低價,昨日收盤價 ) 」,代表股價的上升力道,公式之所以這樣設計的原因,是因為今日股價如果上漲的話,那麼要從那裡算起漲點?如果今天一開盤就跳空上漲,收盤又收更高,那麼昨天的收盤跟今天的最低價之間有個上漲的「跳空缺口」,這部份應該要算作今日的上漲力道,所以起漲點應以昨天的收盤價來算;反之,如果今天的盤中低點甚至比昨天的收盤更低,那麼就以今天的最低點當起漲點.所以整個公式的意思是:當今日股價是上漲的話,那麼就將這一上升的力道累加進ADI指標值內. 同樣的,公式中的「 Max ( 今日最高價,昨日收盤價 ) - 今日收盤價 」,指的是下跌的力道,在計算起跌點時,一樣要將下跌的「跳空缺口」也包括在內,因而起跌點是今日最高點與昨日收盤價兩者中較大的那個數字.所以整個公式的意思是:當今日的股價是下跌的話,那麼就將這一下跌的力道從累計的ADI中扣除. ADI指標是一個累計值,所以是趨勢性的指標,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波動範圍,所以指標值的絕對數值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指標線的方向.當指標線往上時,表示上漲力道在「凝聚」,上漲機會較大;反之,如果指標線往下的話,表示上漲力道在「消散」,股價下跌的機率較大. 附圖1所示為台股大盤指數的ADI圖.圖中的藍色線表示股價與指標的牛巿背離情形.紅色線表示上升力道在凝聚,注意兩條紅線的「斜率」不同,暗示後來的上漲力道已經減低.而綠色線則表示上升力道在「消散」,負斜率愈大表示下跌力道愈強. 附加檔案
技術指標機率化過程的一般理論------以乖離率為例
技術指標機率化過程的一般理論------以乖離率為例 這篇文章要說明的是,如何將一個技術指標予以機率化的過程,這方法適用在所有的技術指標上,不論它是大家耳熟能詳的KD指標、MACD指標或者乖離率等等。乖離率除了算是個技術指標之外,更重要的它還包含了「報酬率」的觀念,而投資人在各個時點時的獲利狀況,是影響其買賣決策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就先以乖離率來說明。 在計算技術指標值時,當中的參數設定是很重要的,通常短期參數看短線行情,長期參數看長線行情。為了兼顧長短期行情都能研判,所以我們對乖離率指標值,選擇了月線(20日)、季線(60日)、半年線(120日)、年線(240日)以及兩年線(480日)。 我們先算出某一指數或個股自上巿以來至今全部資料的每日乖離率值,以月線乖離率為例,比如算出全期每日的月線乖離率,然後再算出所有月線乖離率的「平均數」以及「標準差」。注意這個平均數與標準差是本理論的重心,因為在算機率分配時,是少不了這兩個重要的參數的。當然,我們同樣可以算出其他季線、半年線等等的平均數與標準差,所以每支股票從月線到兩年線乖離率,我們一共會有五組乖離率的平均數及標準差值。附表1所示,就是我們所算出部份指數及個股的五組乖離率值的平均數及標準差的例子,為了進一步參考起見,我們對每組乖離率值又加算其乖離率值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各位如果想要全部所有台股的五組平均數及標準差的話,可以從附加檔案中下載。 接下來,我們就得要談到機率理論中的標準常態分配表及其如何使用的問題了。附圖1為標準常態Z分配的一個說明,Zi =(觀測值i-平均數)/標準差,它的意思就是指目前的這個觀測值偏離其平均數多少個標準差單位。例如附圖1中的Z值為1.64,表示一個個別觀測值如果要偏離其平均數1.64標準差單位以上時,它出現的機率只有百分之5以下。 附表2就是Z分配的機率值表,例如我們算出的Z值如果為1.640,那麼查附表2,先看最左邊的直欄的1.6那一橫列,第一個數字是0.4452,接著看最上面一橫列的數字,從0.00看起,這是顯示小數點後第二位的數字,所以看到1.64中的0.04的位置,從這個位置往下看到1.6的那橫列的交叉點數字為0.4495。由於這是半邊檢定的關係,在平均數右邊或右邊的機率只佔50%,所以我們以0.5-0.4495=0.0505,精確的機率是5.05%,因此假如要精確到5%,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