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套期保值

金融科技相关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版权所有:安徽舒城正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5 by sczxv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564-8660500 8959599 地址: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鼓楼北街九溪江南南荷园商业楼1层102铺、2层202铺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皖ICP备14014157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215号

金融科技相关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 ·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发展报告(2018)
  •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
  •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
  •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4)
  • ·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6)
  •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8~2009)
  • ·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2007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1)

技术篇|可应用于金融的科技探索

行业篇|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变革

业务篇|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拓展

风险篇|金融科技与风险识别及监管

比较篇|全球视野下的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email protected] | QQ:2475522410 | 金融科技相关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金融科技相关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版权所有:安徽舒城正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5 by sczxv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564-8660500 8959599 地址: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鼓楼北街九溪江南南荷园商业楼1层102铺、2层202铺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皖ICP备14014157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215号

执行摘要丨《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年)》

去年发布的《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0年)》报告从绿色金融生态参与者的角度介绍了四个具体应用场景及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课题组通过对这四个案例过去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金融科技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运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已经覆盖到绿色金融监管、绿色企业认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和运营、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细分领域,并开始在中国更多地区复制推广。

案例一: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
自2019年8月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实现了对辖区内所有银行的精准信息统计、全面信息管理和业绩评价。2020年,对已接入系统的所有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数据报送接口改造升级,确保与中国人民银行绿色贷款统计口径保持一致。目前,浙江省下辖各地市人民银行也开始使用该系统。下阶段将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应用推广。

案例二: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自2018年底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注册中小微企业近3万余家,是2019年的两倍;帮助2万余家绿色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2000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25%;为近90个项目和投资机构对接融资86.44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30%。2020年,该平台还新增了信用担保和司法保障功能,并对企业ESG评级进行功能升级,并在国内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案例三:湖州银行绿色信贷管理系统
2019年3月系统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对约4万笔信贷业务进行了绿色智能识别和全流程贴标,推动信贷规模优先支持环境效益表现优良的绿色项目,并至少压缩了三分之二的数据报送时间周期。依靠大数据自动生成预警提示强化贷后管理,帮助湖州银行有效提升环境风险管理水平。2020年,该系统在绿色识别效率、环境效益测算及ESG评价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升级,并在国内其他中小银行复制推广。

案例四:人保财险巨灾保险远程定损理赔系统
经过近五年的试点推进和持续完善,人保财险打造的巨灾保险远程定损理赔系统在浙江省宁波市得到了广泛推广,覆盖面、数字化水平和数据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为提升服务巨灾风险的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2021年案例研究

案例一:嘉实基金ESG评分系统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且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嘉实基金致力于国内深度ESG数据挖掘与研究,其ESG研究团队与嘉实基金数据化研究中心(Data Lab)联手,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科技手段,自主研发建立了一套本土化ESG评分系统。该系统既与国际通用的ESG框架和标准接轨,又充分考虑和反映中国市场现状和特点。

案例二:中国华电集团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世界第三大发电集团和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中国华电集团建立了一套基于实时数据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电力企业集团碳排放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国家自愿减排(CCER)项目管理、碳配额履约管理、碳交易管理、智能分析决策和监督考核管理等功能。

四、绿色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1、政策角度
缺少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具体政策指引。有关部门对现有成功应用案例还缺乏总结和推广。

2、金融机构角度
金融机构很少提出运用金融科技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明确、具体的战略发展目标。金融机构决策者对于运用、协调金融科技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认识不足。

3、金融科技企业
绿色科技企业对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中应用的研发投入相对缺失。课题组观察到的科技公司的主要投入集中在解决运行效率的问题的场景,例如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提升绿色标准、项目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ESG指数编制等方面。但对可以解决信息透明度、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问题的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比较欠缺。

五、对绿色金融科技发展建议

1、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建立支持绿色金融科技的监管沙盒。监管沙盒可鼓励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为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底层标的资产建立项目池,实时向投资者披露项目风险情况和环境效益,以此减少第三方鉴证成本、提高债券发行效率、增强信息透明度。利用沙盒监管机制,支持绿色资产跨境交易,鼓励以区块链技术为境外资金登记记账凭证,全程监控记录境外资金投资机构的收益和变化情况,做到低成本实时跟踪并不可篡改。同时,利用区块链记录信息,在境外资金赎回的过程中,提供资金交易记录和收益记录,以便快速完成赎回手续。

2、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制定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战略、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技术储备。

3、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建议
重点研发区块链技术支持绿色供应链产品和服务创新。利用区块链的信息可靠、可追溯等特点,增强企业绿色供应链融资信息透明度,为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供应链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和数据产品服务。例如,运用区块链技术为监管提供绿色资产贴标、溯源,便利金融监管机构的标准推广、审计、反洗绿等技术应用场景。

4、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培养拥有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综合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建议将绿色金融科技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高精尖跨领域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科技的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绿色金融科技和ESG培训,向市场输送业务能力扎实的技术型人才。

5、对国际合作的建议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绿色金融科技技术。积极引进推广国际先进的绿色金融科技技术,解决在绿色资产识别、转型风险量化、数据溯源等方面的关键问题。